【負資產】負資產陰霾再現?銀行會收樓嗎?
香港樓市動盪,負資產個案增。究竟什麼是負資產?何會在此時出現?對供樓人士會造成哪些影響?Bowtie團隊今日為你逐一拆解。
什麼是負資產?
在香港買樓,大部份業主需要向銀行借取按揭,當物業估值比按揭的剩餘還款額為低,出現資不抵債情況,便會出現負資產。
形成負資產的兩大因素
負資產出現成因主要與物業估值及按揭成數兩大因素有關:
1. 物業估值下跌
當樓市處於下行周期,物業估值很大機會出現下滑,例如單位的剩餘還款額為500萬,物業的估值跌至500萬以下,便成為負資產。
2. 借取高成數按揭
選用高成數按揭的業主,成為負資產的機會較高,以一個樓價800萬的單位作例,假設業主當初借取九成按揭,在第3年的按揭還款期,剩餘按揭貸款額仍有681萬,此時物業估值跌至650萬,便成為負資產。
然而,如果當日業主只借8成按揭,第3年年底剩餘還款額只有605萬,即使物業下滑至同樣估值,也不會出現資不抵債。
負資產數據:是否重演2003年情況?
回顧過去,從97年金融風暴到「沙士」期間,香港樓價暴跌,2003年高達10萬宗。近兩年處於加息周期,香港樓價調整,2023年第三季負資產的宗數達逾1.1萬宗,雖未及03年,但亦是近年高位,引起不少人擔心銀行會否對負資產人士採取行動。
註:數據來源為香港金融管理局
銀行會何時才會Call Loan和收樓?
不少業主擔心手上物業成為負資產後,銀行便會「call loan」,但其實只要業主繼續按時還款,並無拖欠貸款、從事非法活動或做出違法按揭合約的行為(如借按揭保險後把物業出租),銀行極少會「call loan」。即使業主延遲還款,銀行通常先口頭及出信提醒,在最後一步才會收樓。
兩大策略避免陷入負資產困境
買入價貼近市價
對於打算入市的買家,物業的買入價不要大幅高出市價。因為一旦樓價再度調整,買入價過高的物業的估值調整幅度較大機會較市價物業為高。要避免買入價偏離市價太遠,可參考不同銀行的物業估價。
避免借高成數
借取九成按揭的業主,只要樓價跌穿一成,便會跌入負資產類別,所以置業時盡量減低借貸水平,預留較多首期資金,例如借取八成按揭以下較為安全。
供款人離世,銀行會如何處理負資產物業?
一旦供樓人士突然離世,按揭將由繼承人負責償還。由於後人承辦遺產需時,一般情況下,銀行會提供約一年酌情權。不過,不同銀行具體政策不一,讀者宜向銀行查詢。
負資產救生圈:人壽保險如何發揮關鍵作用?
香港人供樓壓力大,不少家庭更依靠夫婦兩人合力供樓。如物業變成負資產,而身為經濟之柱的伴侶又不幸離世,家人失去摯愛之餘,更可能因無力償還按揭而流離失所。所以,為了另一半和下一代,宜及早投保人壽保險,以對沖死亡風險。選擇保險前,務必進行人壽保險比較,挑選適合自己產品的方案。
常見問題
1. 負資產與銀主盤是否有關係?
銀主盤是指物業斷供一段時間,被承按人根據法律途徑收回後拍賣或放售。負資產與銀主盤並無直接關係,業主只要依時供款,物業不會變成銀主盤。
2. 能否轉按負資產物業?
負資產業主可以轉按,但需要先補回差價。因此,除非業主財務能力充裕,否則也難以轉按。
資料來源
1 香港金管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