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說自從家裏有了小孩後,以前整齊的家和青春一樣一去不復返。有小孩後家裏的物品雖然會倍增,但有否想過小朋友最終能成為你的「神隊友」?做好以下五件事,從小便培養出他們整理的習慣吧!
不難發現,無論在卡通片或現實中,媽媽也會用責備的語氣來威脅子女執屋,如果子女一旦對整理有負面印象,更有可能對整理這件事產生抗拒,或在一個不愉快的氣氛下完成,感受不到整理的好處或樂趣。
小朋友玩完玩具後,是否留下玩具便行開?還是已急不及待拿起第二件玩具來玩?家長應教導小朋友,玩完玩具後要逗他們先收拾好,例如可在遊戲最後跟小朋友說,「小熊要回家睡覺」、「車子要回停車場」等,讓他們學習把玩具歸位是遊戲的一部分。
家長應預早告訴小朋友遊戲結束的時間,和預留足夠時間給小朋友收拾玩具。如果晚上七時吃晚飯,別6時55分才叫他們整理,然後到了晚飯時間見到餐枱還滿佈玩具便自己動手整理。
因為聰明的他們會發現即使自己不做,還是有人替他們善後。當然,大人們整理比小朋友更有效率,但我們遲早也要放手給他們自己去做,父母還是忍忍手吧。另外,預早提示遊戲結束時間能給小朋友一個心理準備,如果他們砌積木時砌到一半便突然告知要「收檔」,心裡當然不是味兒,更不願意去整理呢!
有時候小朋友把東西亂擺是因為該放東西的收納空間滿了,他們唯有把物品隨處放,所以收納地方須是一個小朋友易拿易收的空間,要以他們的身高和能力出發,而且收納的方式不能太複雜,最理想是一兩個動作便能把物品放好。
另外,當小朋友收到父母「把東西收拾好」的指令時,有時會覺得「無從入手」,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東西放在哪裏。父母不妨具體一些,例如「把積木放入盒子」、「把所有車仔放回抽屜」等作指示。
為了加強記憶,可把玩具分類後再在收納用品貼上標籤作記認。除了文字標籤外,用圖畫或相片做標籤對小朋友來說或易理解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,父母的身教絕對是最重要。如果平時父母有整理的習慣,小朋友自然容易地從他們身上學習或模仿得到。我們未必需要小孩成為整理收納高手,但給他們勇氣和責任去管理自己的物品和空間,在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成長,必定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正面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