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居維修】秋風起牆身現裂紋?DIY修補4步曲無難度
2025年10月30日
1
287416

踏入秋季,天氣變得乾燥,不少人會發現家中牆壁或天花突然出現細如髮絲的裂紋。雖然這些「蜘蛛網」看似礙眼,但無需過分擔心。大部分因天氣變化引致的裂紋都只屬表面問題,並無結構危險,而且可以透過簡單的DIY方法處理。等裝修佬簡單拆解牆身裂紋的成因,提供DIY修補步驟,並分享預防裂縫的保養貼士。
為何牆壁會出現裂紋?
在動手修補前,先了解裂紋的成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牆身裂紋主要可分為「非結構性」和「結構性」兩大類。
1. 非結構性裂紋 (可自行處理):
- 熱脹冷縮與乾燥收縮:這是秋冬季節最常見的原因。無論是牆體內的水泥、油漆,都會因溫度和濕度急劇變化而膨脹或收縮。不同物料 (如牆身與門框、窗框的接合處) 的收縮率不同,便容易拉扯出裂紋。
- 批盪收水:新樓宇或新裝修的牆身,在完工後半年內,泥水批盪層的水分會自然蒸發收縮,產生俗稱「收水紋」的細小裂紋,屬正常現象。
- 油漆或批灰層老化:牆身飾面有多個層次,日子久了,底層的批灰物料或油漆老化,便可能出現裂開或剝落。

2. 結構性裂紋 (需尋求專業協助):
- 樓宇結構問題:如建築物沉降、附近工程震動或鋼筋銹蝕發脹,可能會導致牆體出現較深、較闊的裂縫,這類裂縫有機會影響樓宇安全。
- 滲水問題:長期滲水會侵蝕牆體,令混凝土內的物質流失,結構變得疏鬆,不但會引致裂紋,更可能伴隨油漆剝落、發霉甚至石屎剝落。

簡易DIY修補4步曲
對於非結構性的細小裂紋 (一般寬度小於2mm),你可以自己動手修補。只需準備簡單工具,跟隨以下步驟即可。
1. 清理及擴闊裂縫
首先戴上手套和口罩,用漆鏟輕輕刮除裂縫周邊鬆脫的油漆和舊灰。然後用鎅刀沿裂縫開一個約2mm深的「V」形凹槽,此舉能增加修補物料與牆身的接觸面,令其更穩固,不易再次脫落。完成後用乾布或塵掃清理乾淨粉塵。
首先戴上手套和口罩,用漆鏟輕輕刮除裂縫周邊鬆脫的油漆和舊灰。然後用鎅刀沿裂縫開一個約2mm深的「V」形凹槽,此舉能增加修補物料與牆身的接觸面,令其更穩固,不易再次脫落。完成後用乾布或塵掃清理乾淨粉塵。
2. 填平裂縫
使用漆鏟將灰料均勻地壓入「V」形凹槽內,確保完全填滿。由於大部分灰料在乾燥後會輕微收縮,建議分兩次填補。第一次先將裂縫填平,待其乾透後,再批上第二層作修飾,使表面更平滑。
3. 打磨表面
待灰料完全乾透後 (時間請參考產品說明),用砂紙輕輕打磨修補過的位置,直至觸感平滑,與周邊牆面融為一體。
4. 上油美化
打磨後用乾布將牆身粉塵徹底抹淨,然後用小毛刷塗上與原牆身相同色號的油漆。

注意!這些情況不宜自行修補
雖然DIY很方便,但以下情況代表問題可能比想像中嚴重,不應自行修補,並盡快聘請專業人士進行勘驗:
- 裂縫過大或持續擴大:裂縫寬度超過2mm,或在一段時間內有明顯變長、變闊的跡象。
- 位於主力結構:裂縫出現在橫樑、柱或主力牆上,並呈現45度角或橫向延伸。
- 與滲水有關:裂縫周邊有水漬、變色、發霉或油漆起泡剝落,代表必須先解決滲水源頭,否則修補後問題只會不斷重現。
牆壁日常保養貼士
想減少牆壁裂紋的出現,日常保養同樣重要:
- 控制室內溫濕度:避免室內溫度和濕度在短時間內急劇變化。天氣潮濕時可使用抽濕機,天氣乾燥時則避免長時間將暖氣直吹牆身。
- 保持良好通風:經常打開窗戶,讓空氣流通,有助牆體濕氣自然散發。
- 定期檢查:每季檢查一次牆身,特別是窗邊和外牆位置,及早發現及修補微小裂縫,避免問題惡化。

想學更多家居維修技巧?
想更有信心地親手為家居進行小修小補?「裝修學院」的家居維修DIY班,由經驗豐富的導師親自教授,課程內容不單涵蓋批灰髹油、填牆補坑、牆身鑽孔,還有更換龍頭、門鉸等多項實用家居維修技巧。學識幾招傍身,從此告別小問題找師傅的煩惱。為配合季節需要,課程現時更有入秋專題教學,讓你輕鬆掌握應對天氣變化的家居保養知識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