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裝修工傷】裝修工人點樣保障自己?了解香港最常見嘅工傷風險與索償方法
2025年11月04日
0
7006

香港嘅裝修行業,係典型嘅「高危低保障」工種之一。每日都要搬重物、上鋁架、接電線、用切割機,一唔小心就可能出意外。根據勞工處數據,建造及裝修相關工傷個案每年都排喺前列。不少師傅都知道「出事先算數」,但當真發生意外時,往往唔知自己有咩權利、應該點樣做。本文會同大家詳細講解裝修工人常見嘅工傷風險、遇事後應該點樣處理、以及點樣保障自己同家人嘅權益。
一、裝修工每日都面對嘅潛在風險
裝修工程牽涉嘅範圍非常廣,從打牆、鋪磚、油漆、木工、電工,到冷氣、玻璃、雲石等等,每一個工序都有唔同危險。常見工傷原因包括:
1. 高空跌倒
不少裝修工要喺鋁架、天花、樓梯頂工作,尤其係做天花或油漆時,若安全帶未扣好、鋁架冇鎖緊,隨時有跌倒風險。呢類意外多數會造成骨折、脊椎或頭部受傷。
2. 被重物擊中或壓傷
地盤同裝修現場成日有人搬運磚、鋼筋、電鑽、雲石板,一旦有人手滑、機器失衡、或者物料放置唔穩,就可能擊中其他工人,導致嚴重內傷或骨折。
3. 割傷、燙傷、電擊
切割機、焊槍、電線短路都係高風險來源。好多工人用慣用熟,但忽略咗防護,例如冇戴手套、眼罩、絕緣鞋,結果輕則手指割傷,重則電擊燒傷。
4. 長期勞損、吸入粉塵
木工、批盪工、打磨工長期吸入灰塵、油漆味或膠水氣體,對肺部有長遠影響;搬重物又容易令腰部受損或膝關節勞損。呢啲唔係即時意外,但都屬於職業病範圍內,可以申請補償。
二、咩情況算工傷?邊啲唔算?
根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,只要喺「受僱工作期間」發生嘅意外,或「由工作引起嘅疾病」,都屬於工傷範圍。簡單講:
- 如果喺裝修工程進行中受傷(例如搬材料時扭傷、被工具擊中),一定算工傷;
- 如果係喺出工途中、被派去其他地盤途中發生交通意外,通常都會被視為工傷;
- 但如果係收工後去飲酒、打波受傷,就唔會算。
唔同職業嘅風險都唔一樣,可以參考:
而裝修工人相關嘅情況,可參考:
三、出咗事之後要點做?
好多師傅因為唔識程序、驚「麻煩」或者驚老闆唔再請自己,選擇唔報工傷,甚至自己畀錢睇醫生。其實咁做係非常唔智。根據法例,只要你係僱員,僱主就有責任買工傷保險。無論係全職、臨時工、散工、甚至外判,都應該受到保障。
發生意外後建議按以下步驟處理:
1. 即時通知僱主或負責人
第一時間講明受傷情況同時間地點,唔好拖。越快通知越好,有書面或錄音證據更穩陣。
2. 即時求醫
要去政府認可醫生(例如公立醫院或認可診所)睇症,記得話明係「工傷」。醫生會發出《工傷證明書》。
3. 保留所有單據及紀錄
醫療收據、診斷報告、WhatsApp 對話、同事證言都係證據,將來報工傷時會用到。
4. 向勞工處或保險公司提交報告
通常僱主會幫你報,但如僱主唔理,可以自己向勞工處舉報。報工傷唔代表要「告」老闆,而係向保險索償。
四、賠償包括乜?
工傷賠償主要包括以下幾項:
- 醫療費用:診金、藥費、物理治療費,全部可報。
- 暫時喪失工作能力補償:即停工期間損失嘅人工。
- 永久傷殘補償:根據傷勢嚴重程度及月入計算。
- 死亡賠償:若不幸喪生,家屬可獲一筆過賠償。
而有時僱主會話「你係散工,唔包保險」,其實只要有「受僱關係」,都受保障——例如有人派工、提供工具、出糧,就屬受僱。
五、裝修工人應該點樣保障自己?
1. 確認僱主有買僱員補償保險
香港法例規定,所有僱主都要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。不論你係全職定散工,都有權問清楚。
2. 工程開始前了解安全守則
唔少意外都係因為「心急」、「懶得戴安全帽」。但安全裝備(頭盔、手套、安全帶、眼罩)真係保命用。
3. 唔好私了
好多老闆會話:「唔好報啦,我俾你幾千蚊醫下就算。」但一旦後遺症出現,就會後悔莫及。報工傷係法律保障,唔代表你「搞事」。
4. 有需要時搵律師幫手
如果僱主唔合作、拖延、拒絕認工傷,應該搵專業律師協助。工傷索償案件通常有明確法律依據,律師可以幫你處理程序、證據、談判,令賠償金更合理。
六、真實個案分享(化名)
阿明係做裝修嘅泥水師傅,一日喺裝修單位打磨牆身時,由於鋁架冇鎖好,突然跌低,右腳骨折,要停工三個月。老闆起初話「自己唔小心」,拒絕報工傷。阿明後來向勞工處求助,經調查後確定有受僱關係,最終由保險公司賠償醫療費及三個月人工損失。
呢個例子提醒大家,報工傷唔係對抗,而係保障自己。
七、未雨綢繆:從源頭減少風險
- 培養安全文化:師傅之間互相提醒戴安全帽、固定鋁架、用絕緣工具。
- 定期體檢:長期吸粉塵、搬重物容易勞損,定期檢查可及早處理。
- 學識分辨危險環境:電線亂、燈光暗、地面濕滑都係潛在陷阱。
- 保留合約、工資紀錄:即使係口頭約定,都要有訊息紀錄證明工作關係。
八、總結
裝修工人喺香港係不可或缺嘅行業,但同時面對極高嘅職業風險。工傷唔一定係天災,更多時係制度、僱主安全意識不足造成。工人最重要係清楚自己嘅權利、唔怕報工傷、唔怕問問題。只要依照法例程序,就可以獲得應有保障。
如果你想了解唔同行業或職業嘅風險與補償方法,可以參考:
而針對裝修工人嘅專頁則有更多具體說明:


